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微信
手机版二维码
  首页 > 专家之声

廖森泰:重建岭南特色现代桑基鱼塘

时间:2021-11-22 17:19 来源:南方+ 【字体:

       “珠三角百万亩池塘升级改造的关键点是要实现效益与生态的平衡”“广东乡村振兴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的支撑”“产业规划要谨防‘绣花’,要尊重农业农村的内涵和特色”“农业经营体制改革要稳步推进,前提是要解决好农村劳动力的出路问题”……11月12日,南方农村报记者围绕珠三角百万亩池塘升级改造、农业科技、产业发展等议题专访了篮球博彩党委书记、研究员廖森泰。

1.png


       廖森泰主要从事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和农产品加工等研究工作,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8年12月遴选为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加工与综合利用研究室主任、岗位科学家。曾主持“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等国家和广东省重点科技项目10多项,获授权发明专利8项,获得省级科技成果8项。

谈现代桑基鱼塘

要实现效益和生态的平衡

       10月23日,《OLG明智投注I网上体育博彩I篮球投注指南》(以下简称《篮球博彩》)正式发布。《篮球博彩》明确要求,珠三角地区要通过三年时间,率先完成100万亩池塘的升级改造。

       廖森泰认为,《篮球博彩》的出台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水产养殖业作为农业的三大产业之一,是乡村产业的重要支撑,渔业兴旺、渔村美丽、渔民富裕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尤其是对于水产养殖第一大省广东而言,意义更加重大。

2.png

       据《篮球博彩》显示,2020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为6549.02万吨,广东以875.81万吨的总产量,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并且在水产养殖产量、苗种产量等方面,斩获多个第一;广东更是以全国第六的养殖面积产出了全国第一的养殖产量。

       廖森泰表示,此次升级改造行动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减排养殖污水、减少养殖用药、减小养殖密度,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水环境质量,确保水产品出塘安全,尾水排放达标。更高目标是要增加渔民收入和重建岭南特色现代桑基鱼塘。

      “这是尊重岭南地区农民种养习惯和重视农业生态价值的具体体现。”廖森泰表示,桑基鱼塘是珠三角人民在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生态良性循环种养模式,最早起源于汉唐时代,在明清、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等时期迎来数次发展高峰。

       桑基鱼塘的原理是将低洼易有洪患之处挖成池塘饲养鱼类,挖出的塘泥堆于周围形成塘基,塘基上种植果树、甘蔗、桑树和花卉等,而基面生产的副产物可投入塘中作为饲料,塘底泥又可成为基面有机肥,形成土地利用精细、水陆互养、能量循环且地力历久不竭的农耕系统和生态系统,并衍生出独特的农耕、生态和人文文化。

       改革开放后,桑基鱼塘曾大面积消失,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城市化、工业化、产业调整等因素对传统基塘农业造成重大冲击,基塘面积不断萎缩;二是在经济杠杆的作用下,水产养殖面积增加,种植面积减少,造成基塘比例失调,“养鱼效益更高,农户自然就会挖大塘面,缩小基面。”廖森泰说。

       “所以,重建岭南特色现代桑基鱼塘关键是要达到效益和生态的平衡。不能光讲生态不讲效益,也不能为了高效忽视生态。”廖森泰表示,既要想办法提高养殖效益,也要尽可能挖掘桑基鱼塘的多重价值,把生态转化成生态经济。

       在提高养殖效益方面,廖森泰认为,科技的力量不容忽视,对塘底泥的无害化处理、鱼塘水的修复、生态饲料的研发、养殖环境的智能化监视监测与调控、饵料精准投喂系统的建立等都需要科技作为支撑。

       在挖掘生态价值方面,廖森泰认为,要将现代桑基鱼塘与美丽乡村、美丽田园建设有机结合,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基塘农业系统是名副其实的农业湿地生态景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其作为城市周边生态湿地的服务功能越来越显著,与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生态宜居”完美契合。

      另外,基塘农业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生产方式,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岭南农业文化的重要遗产。可以整合珠三角基塘农业景观资源,全面发展桑基鱼塘景观文化遗产旅游体系。可以建立休闲农业示范区,提供果蔬采摘、农产品销售、淡水鱼观赏以及科普文化活动等,部分劳动过程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体验,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参与者更加强对基塘农业的认知,同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篮球博彩》将发展规模化经营作为三年行动的一项重要任务,鼓励养殖户将池塘向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流转,发展100亩以上的规模化经营。对此,廖森泰表示,当前,珠三角区域有超过250万亩基塘面积,且80%以上的经营主体仍是传统散户,养殖面积一般为两三口塘,不超过30亩,集约化养殖不足20%。虽然从现代渔业、智慧渔业的发展方向来看,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无疑更有利于实现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提高产业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但是,目前珠三角地区参与基塘农业生产的劳动人口在百万以上,而且大部分是本地农民。这一群体知识文化水平有限,年龄偏大,难以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他们最熟悉、最专业的技能就是养鱼,可以说养鱼是他们最重要的谋生手段。“现阶段规模化要稳步推进,不能操之过急,需要一个过程。”廖森泰说。

谈产业发展

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产品加工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对于广东如何推动产业振兴,廖森泰认为,要从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支撑、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着力。

       “当前,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已成为我省各地推动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要继续延续这一政策和势头。”廖森泰表示,目前我省建设的100多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做大做强乡村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地方积极性也非常高。

       廖森泰建议,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再建一批特色产业园、功能性产业园,争取实现农业县(市、区)主要特色品种省级产业园全覆盖。同时,要以产业园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缩小与先进省份、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全国来看,虽然广东农产品加工业比较具有优势,但仍然存在技术水平达不到标准、农产品加工技术与生产不对接、资源利用率不高的情况。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廖森泰认为,省层面要进一步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此外,当前我省部分地区仍存在基层干部农业科技素质偏低的问题。农业系统的干部相对比较懂农业,但乡镇主要领导、村主要领导对农业产业的认识和科技的认识还很欠缺,“真正懂农业的不多。”廖森泰说。

3.png

       为此,廖森泰建议依托涉农院校、科研单位的力量,建立针对基层干部的轮训机制,帮助其了解农业生产特点,把握农业科技发展动态和趋势,提高农业科技素质。

谈撂荒地整治

要强化科技支撑和政府统筹

       今年6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篮球博彩》,明确提出开展撂荒耕地整治和复耕整治。廖森泰表示,广东农村撂荒现象普遍存在,整治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作用。可以搭建土地流转或产权交易平台,公开、公正、规范运行,并将其打造成为服务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的重要载体。

       另外,撂荒地改造不仅要组织好,还需要辅之以科技手段。廖森泰说,部分耕地在撂荒多年后会呈现土壤板结、地力下降等问题,光依靠锄头、拖拉机等农机具去整治显然不切实际,需要因地制宜选用合适的肥料、微生物等对土壤进行修复,真正达到提升耕地质量的效果。

4.png

        “撂荒地整治的最终目的是要有人去耕种。”廖森泰认为,在种地人越来越少的背景下,下大力气抓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要大力支持服务型农民合作社、农业服务公司、农业服务专业户加快发展,鼓励家庭农场、规模种养户为周边农户提供农机作业服务,引导合作社、村集体拓展服务领域。


专家简介:

  廖森泰,研究员,篮球博彩党委书记、佛山分院院长。广东省政协农业与农村委副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丁颖科技奖获得者。现任中国蚕学会理事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农产品加工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农业部功能食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农产品加工和桑基鱼塘生态农业研究,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等各级科技项目30多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3项,其中一等奖4项(第一完成人)、二等奖4项;主编《OLG明智投注I网上体育博彩I篮球投注指南》《篮球博彩》、《OLG明智投注I网上体育博彩I篮球投注指南》、《OLG明智投注I网上体育博彩I篮球投注指南》等专著7部;发表论文3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主持研制新产品10余个。